克里米亚是个错误,特朗普想不到,泽连斯基强硬起来了,一寸不让
8月17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专机降落在华盛顿。他此行的核心议程十分明确:在18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面中,为乌克兰争取一条可靠的和平之路。但人未落地,声已先至——他在社交媒体上的一段话,给这场关键会晤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在领土问题上绝不能重蹈过去的错误!”泽连斯基在抵达后的声明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克里米亚就不该放弃,就像乌克兰人在2022年之后没有放弃基辅、敖德萨或哈尔科夫一样。”
他剑指1994年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直言当年获得的所谓“安全保障”从未奏效。在即将与特朗普面对面会谈的前夜,这位战时总统发出了寸土不让的信号。
图为俄罗斯总统普京
泽连斯基的声明直指两个历史痛点:2014年克里米亚的失去和1994年安全保障的失效。他特别强调“重蹈覆辙”这个词,指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行为的绥靖历史。
在社交媒体上,泽连斯基明确表示:“和平必须是持久的。不像几年前那样,当时乌克兰被迫放弃克里米亚和我们东部的一部分——顿巴斯的一部分。”他将当前的抵抗与保卫基辅、敖德萨和哈尔科夫相提并论,暗示寸土必争的决心。
这段发言的时间点耐人寻味——就在抵达华盛顿前约两小时,特朗普刚在社交媒体上断言乌克兰“收不回”克里米亚,并称冲突可以“几乎立即结束”。泽连斯基的声明被视为对特朗普言论的直接回应。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地位注定了其坎坷命运。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版图,开启了近两个世纪的俄统治时期。195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这一决定在当时仅被视为行政调整。
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里米亚成为独立乌克兰的一部分。但1992年1月,俄罗斯议会突然废除1954年转移克里米亚的法案,埋下争议种子。

1994年,乌克兰以放弃世界第三大核武库为代价,换取美、英、俄在《布达佩斯备忘录》中承诺尊重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份文件成为国际安全保障的重要象征,但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暴露了其脆弱性——它只是政治承诺,缺乏法律约束力。
2014年的克里米亚公投中,96%的参与者支持加入俄罗斯,但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普遍拒绝承认公投合法性。自此,克里米亚成为俄乌关系中无法愈合的伤口。
特朗普在泽连斯基抵达前的表态已经为会谈定下基调。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克里米亚“收不回”,甚至暗示乌克兰加入北约“有些事情绝对不会改变”。这种直白表述让欧洲盟友感到不安。
图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特朗普的解决方案颇具争议性——他提出“以土地换生机”的方案: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控制(约占乌领土18%),彻底放弃克里米亚主权。作为交换,俄军象征性撤出哈尔科夫部分区域。
更敏感的条款是: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租俄50年,其余区域设为“国际自由港”由中美共管。特朗普承诺以此换取千亿美元重建计划和北约特殊伙伴身份,但这一方案踩中两条高压线:乌克兰宪法禁止割让领土;联合国宪章禁止武力变更边界。
泽连斯基面临窒息般的压力。8月9日,他曾发表视频讲话坚称乌克兰人“不会将自己的土地送给占领者”,强调“乌克兰领土问题的答案已写入乌克兰宪法”。
泽连斯基面对巨大压力
但现实很骨感。特朗普公开质疑:“泽连斯基说‘我必须获得宪法批准’,这让我有点不安。我的意思是,他可以发动冲突,杀光所有人,但进行土地交换却需要批准?”这种言论暴露了双方立场的巨大鸿沟。

乌克兰内部也在分化。尽管超过80%民众反对割地换和平,但随着战事持续,越来越多选民开始考虑以领土换取和平的可能性。泽连斯基曾试图用乌克兰控制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作为外交筹码,但俄军行动使这一筹码化为乌有。
对泽连斯基而言,接受俄方条件等于政治自杀。正如分析所言,这将导致“国土沦丧被永久固化”、“重建希望化为泡影”、“安全承诺沦为画饼”三大恶果。一旦签字,他可能成为“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的千古罪人”。
18日的白宫会谈不仅是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较量,更是多方利益的角力场。下午2点15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领导人将加入会谈,形成复杂棋局。
欧洲的立场微妙而坚定。欧盟委员会、法国、意大利、英国、波兰和芬兰领导人联合声明称,“目前的接触线应该成为谈判的起点”。波兰总理图斯克更直言:“国家边界显然不能用武力改变,俄乌冲突绝不能给‘侵略者’带来好处。”
布达佩斯备忘录的失败给当今谈判蒙上阴影。泽连斯基反复提及此事,暗示乌克兰不再满足于纸面承诺,而是寻求实质性保障。他期待“与美国、与欧洲朋友的联合力量将迫使俄罗斯实现真正的和平”,但各方对“真正和平”的定义存在深刻分歧。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门打开时,泽连斯基的表情异常凝重。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乌克兰宪法第17条的复印件,上面明确规定“领土完整不可妥协”。在走廊另一端,特朗普正与顾问们谈笑风生,显然对即将到来的摊牌胸有成竹。
国际社会屏息以待。当和平缔造者的角色遭遇寸土不让的民族尊严,这场会谈要么成为终结三年战火的起点,要么成为新一轮对抗的导火索。
泽连斯基的坚持已让特朗普明白:乌克兰不再是2014年那个轻易放弃克里米亚的国家,而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同样不会接受没有战利品的和平。
这场博弈中唯一的赢家或许是时间,它正悄悄改变着战场态势与谈判筹码。但对普通乌克兰人而言,时间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日益加深的战争创伤和不知何时才能回家的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