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妻子翁帆曾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
2025年,103岁的杨振宁,过生日这天,没有大办宴席,家里摆着几个气球,一束向日葵贴着“寿”字。
他坐在轮椅上,精神很好,亲手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转头笑着对妻子翁帆说:“达令,你也写一个。”
杨振宁刚过103岁生日
当年,这段相差54岁的婚姻,任谁都觉得离谱。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们还坐在一起喝茶听音乐,过着细水长流的日子,那些当初的质疑,早就被时间一一打脸。
翁帆没有成为什么“图名图利”的人,反而成了杨振宁身边最稳定的依靠。她说:“为了照顾他的身体,这16年来我一直早睡早起。”不是嘴上说说,是实打实的每天坚持。
杨振宁和妻子翁帆
她从二十多岁的妙龄女子,到如今中年的默默守护,背后藏着怎样的关爱和坚持?
翁帆出生在潮州,是标准的学霸,成绩好、外语强、长相也清秀。从金山中学保送进汕头大学英语系,每年拿奖学金,属于那种“别人家孩子”的模板。
她大学期间很低调,不追星、不早恋,没事就泡图书馆。1995年,汕头大学举办国际物理大会,老师挑她做翻译接待。
杨振宁和翁帆合影
那年她才大一,却因为稳重得体,被安排接待的正是物理学界的泰斗——杨振宁和他当时的妻子杜致礼。
几天接触下来,三人相谈甚欢,还留了联系方式。谁也没想到,这次短短几天的工作,成了他们日后故事的起点。
杨振宁和杜致礼、翁帆合影
毕业后,翁帆去深圳工作,也经历过一段失败婚姻。婚姻不到两年,因为性格不合就分开了。那之后,她选择重拾学业,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硕士,人生轨迹重新规划。
此时她不过二十多岁,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焦点人物。一切的转折,来自一封信。
杨振宁和翁帆面对镜头
2003年,杜致礼去世,杨振宁独自生活,内心落寞。翁帆知道后,寄出了一封信表示关心。这封信,让两人重新联系上了。
春节时她又寄了张贺年卡,对方也很快回信。几封信后,变成电话;聊学术,也聊生活。
杜致礼去世杨振宁独自生活内心落寞,翁帆知道后寄出了一封信表示关心
同年10月,他们一起去了北海旅行。在旅途中,两人越来越投缘,有时候一聊就几个小时。杨振宁很快在电话里向她求婚。
翁帆一开始也犹豫。毕竟82对28,差太多了。她自己都说:“这段关系会被说闲话的。”但她和父母沟通过后,父母竟然支持她:“只要你过得幸福,年纪不是问题。”

那年冬天,他们在汕头民政局登记结婚。
杨振宁和翁帆结婚照
婚礼一公开,网络瞬间翻天:有人说她是为了钱,有人说她为了名。一时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嘲讽他们“能撑几年?”
可这对夫妻没搭理外界的声音,继续安静生活。
结婚后,翁帆搬进了清华园的“归根居”,开始了照顾老科学家的日子。为了配合丈夫的作息,她从晚睡晚起,变成每天六点起床、十点睡觉的规律生活。
杨振宁和妻子在家中
她每天早上准备早餐,晚上帮他收拾第二天的衣服。出门前细心系围巾、提醒注意脚下;生病时端粥喂药、夜里守在旁边不离不弃。
而杨振宁也不只是享受照顾的人。
杨振宁和翁帆接受采访
怕开灯吵到翁帆,他早上就去卫生间看报纸;怕她太累,活动时尽量少走,让她多坐着休息。晚饭后两人一起听音乐、读书、分享各自的生活趣事。这些点滴,才是真正的“互相”。
外人以为翁帆只是在照顾一位老先生,其实她还有自己的学术追求。
她考上清华大学建筑历史博士,在专业领域里研究梁思成的建筑遗产;她编译了《曙光集》,还和杨振宁合著《晨曦集》;她参与亚运、冬奥歌曲的翻译工作,在学术圈小有名气。
翁帆不是站在杨振宁光环下的影子,其实是自己发光的那束光。
翁帆和杨振宁聊天
很多人曾说翁帆图财产,可200万美元的巨额存款,他们全捐给了清华。她自己也没有任何遗产继承权,只有那栋清华园别墅的居住权,还只能住到百年之后。
这段婚姻图什么?
也许就图个“有人说话、有人吃饭、有人陪着走走停停”。
2023年,他们从清华园搬到了电梯公寓,是为了老人上下楼更安全。房子小了,但过得更方便。他们每天一起散步、看新闻、聊书本,平凡又踏实。
生日那天,杨振宁亲手写完字,把笔递给翁帆,还笑着叫她“达令”。
杨振宁写书法画面
屋里贴着“103”的手写牌子,气球和彩带简单布置。身边没贵宾大腕,只有几个老同事和学生送来的花。
在这份安静的日常里,他们没有大张旗鼓,但却踏踏实实地过了20年。
翁帆写书法
杨振宁的一生,有两个女人特别重要。
一个是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她出身将门,是标准的名媛,嫁给杨振宁后,为他放弃事业,全力支持他科研。两人携手走了53年,直到她患病离世,留下杨振宁一个人。
杨振宁的一生,有两个女人特别重要
另一个,就是翁帆。她带着青春、温柔和才情走进杨振宁的晚年生活,给他带来陪伴和活力。
有人说翁帆像极了年轻时的杜致礼,但她从不是谁的影子。她用自己的方式,把杨振宁的晚年照顾得温暖又体面。
有人说翁帆像极了年轻时的杜致礼
如今103岁的杨振宁,精神依旧健朗。医生说他主器官状态像80岁,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心态乐观,这些年靠的不只是医学,更是陪伴。
这一切,都离不开翁帆。
杨振宁和翁帆参加活动
20年前,谁也不看好这段感情。如今过去20年,他们依然牵手相伴。
翁帆没有成为“科学家太太”躺平过日子,也没有活在“名人光环”下。她学术上自我提升,生活中细致照顾,甚至面对全网的误解,也不曾大声反驳。
她只是用时间,一点点证明了选择的对与错。
杨振宁和翁帆参加活动
杨振宁曾说过:“她是上天赐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这份感情不惊天、不动地,但胜在真实。
当所有人都在质疑时,他们没有回应,只是继续牵着手,把日子过得稳定又温暖。
杨振宁和翁帆的日常照片
103岁生日,他喊出一句“达令”,是他们几十年相处后的默契;她低头接过笔,是她一直以来的守候。
这对老夫少妻,用20年的陪伴,写下了最不张扬却最动人的一段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