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打预防针”?这破潜艇恐怕真得烂尾……

台湾当局近日承认,被寄予厚望的自制潜艇“海鲲”号原先规划的“11月交舰计划”已经跳票,台湾海军13日也主动发布消息,首度提到该潜艇还有两大项目未完成调校。但台湾媒体14日分析称,“海鲲”号从下水到海试的一系列经历证明,它很可能还存在更多缺陷, 台海军此举可能是在为后续公布自制潜艇项目更糟糕的消息提前给外界“打预防针”。
应该说,这艘“先天发育不良”的潜艇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如此命运。
根据台湾海军公布的信息,“海鲲”号的海试程序分为浮航测试、浅水潜航及深水潜航三阶段。“今年6月17日开始,该潜艇已完成3次浮航测试,实施动力、航仪、通信、舰船操纵、潜望镜等系统海上动态组合。”
台湾海军称“海鲲”号已完成3次浮航测试
至于“海鲲”号从7月初第三次海试归来后就进入干船坞近两个月,至今未再出海,台海军对此仅表示,“进坞是进行舰体工程水密检验、载台装备性能校正、战斗系统水线以下装备检整等细部调校”,目前该潜艇已完成战斗系统、主液压、潜航充排水、声呐等系统整备测试,但主机与电力管理系统、整合式载台管理系统尚未完成调校,需要这两大项目完成后才能出海开展潜航测试。
台湾《联合报》14日称,以往台军连公布潜艇海试程序等基本信息都讳莫如深,如今在台“国防部”还没进行业务报告之前,就先公布自制潜艇的进展,此举显然并非单纯基于大众知情权,而是发现“海鲲”号问题严重,如果持续先前的“保密”态度,恐导致“堰塞湖溃堤式结果”,因此提前由民进党当局“自己人”出手,一定程度上主动暴露问题,希望透过“引流”避免造成严重损害。
到底“海鲲”号背后藏有哪些问题呢?

图为台媒报道截图
例如台军在新闻稿里提到,“海鲲”号的主机与电力管理及整合式载台管理两大系统至今尚未完成调校,也没能在启动主机航行时自动充电。
这句话背后的问题可就多了。
首先,整合式载台管理系统至今没有完成调校,说明台湾海军从一开始就没有搞明白自主研制潜艇该怎么弄。按照早年曾赴荷兰接收潜艇的台湾海军官员的说法,当时荷兰方面在各系统装艇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相关系统整合工作,而不是像台湾海军和“台船”方面如今才在手忙脚乱。
台湾海军早就该认识到,“不是把所有装备买回来就会变成一艘船,潜艇更是如此”。“海鲲”号采购自不同国家的系统,想要进行全面整合完全超过了台湾方面的能力——甚至有传闻称,美国方面都拒绝接手这个烂摊子。
图为台媒报道截图
其次,“海鲲”号没能在启动主机航行时自动充电,说明它的动力系统存在严重问题。台湾《中国时报》透露,多名退役台湾海军潜艇将校都认为,“海鲲”号的问题相当大,“把6部主机塞在潜艇的狭小空间里,会增加操作与维修的复杂性,全世界没有这样造潜艇的。”

报道还提到,“海鲲”号此前出海时可能使用的是电瓶而非主机,也不符合常理。通常常规潜艇在浮航时使用柴油主机,吸入空气、排出废气,一方面为电池充电,一方面可直接推进。在此期间,柴油主机运作时会产生大量废热与水蒸气冷凝水,并伴随冷却水与排气,因此潜艇艇艏或艇体中部附近会冒出气泡和水花。但“海鲲”号出海时,这些特征都没有,因此更可能是用电瓶而不是主机推进。
报道称,由于这两大系统是潜艇运作最基本条件,绝不该等到海试阶段才开展验证,本应在此前靠泊码头的“岸测”阶段就完成相关功能调试,然后才可进行海试。“这俨然证实传言,‘海鲲’号先前出海只是‘纯电’或‘纯油’航行。而该潜艇已经3个月未出海,恐怕还有其他超乎外界所知的问题。”
“信传媒”网站则透露,“海鲲”号的麻烦多多。例如配套采购的商用通信系统,在潜艇下潜时可能会因巨大压力导致设备损坏,只能放入防爆箱中,而潜艇出海时需要关闭防爆箱,暂时只能用无线电。但在作战状态下又必须保持静默,“无线电一样也不能使用”。此外该潜艇采用的6部发动机是商用型号,更是被批“天方夜谭的做法和灾难”,不但会造成作战能力不足、操作和保养复杂等问题,而且噪音可能会大到“连大西洋的另一岸都监听得到”。
报道称“海鲲”号出现渗漏问题
此外还有台湾海军人士透露,“海鲲”号还出现了渗漏问题,如果想要彻底修复,搞不好需要“从潜艇上层一路拆到最底层再装回”……
更有意思的是,眼看“海鲲”号不知道该怎么收场了,台湾当局却急着推进后续潜艇的建造,并传出要改成两部发动机的设计。台军退役将领称,这将涉及全舰重心、管线配置,包括压力舱在内的整体构型都要重新设计,相当于建造全新的潜艇原型。
好家伙,就是放任“海鲲”号工程烂尾,再另起炉灶“研制新艇”是吧?果然民进党当局和美国史密斯专员在军工项目圈钱方面,都是一样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