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谎,不反对预制菜,但反对以现做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今晚,罗永浩直播刷屏

近日,连锁餐饮集团“西贝”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9月10日,罗永浩发博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9月12日晚8点30分,罗永浩在多个平台直播回应西贝预制菜风波。
记者在其直播间看到,开播仅10分钟,其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数已经10万+;直播不到半小时,仅微博平台观看量已接近500W,整场直播一直持续到21点33分。
罗永浩在多个平台直播回应西贝预制菜风波
其间,罗永浩表示自己是在出差途中意外遇到这个事情,所以临时找了直播团队进行直播。
另外,直播刚开始时,罗永浩在抖音平台表示此次直播要避嫌,要关闭打赏并暂时下架商品。
罗永浩直播画面
直播开始时,现场仍在调试,场面混乱,被网友嘲笑是草台班子。罗永浩回复该条弹幕称:“说得特别好,今天有两个草台班子,一个是西贝营销团队,一个是我们的直播团队。”
其直播背景上标注其立场:“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他表示个人不反对预制菜进商场,但反对预制菜以现做菜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罗永浩称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谎
在时长近一个小时的网络直播中,罗永浩称,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谎,因为国家还没有相关标准出台。
罗永浩在直播中开始逐一剖析西贝使用的原材料。他以媒体拍到的一款西贝后厨使用的海鲈鱼为例,展示了其包装配料表。罗永浩念出,该产品配料中含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多种复配水分保持剂,保质期长达18个月。
罗永浩在直播中开始逐一剖析西贝使用的原材料
他据此提出核心质疑:虽然这条鱼到店时是生的,但经过添加剂的长期腌制保存,已非消费者所理解的“鲜鱼”。他表示,这解释了为何当初吃起来“感觉就是一个预制菜”,并认为食用这种经过深度工业化处理的食材,与大众去餐厅追求新鲜的初衷显然不符。
此外,他还称: “有人说我直播间也卖预制菜,这是事实,我们知道卖的是预制菜,也说了是预制菜,这没有任何问题。你买的时候也知道是预制菜,预制菜本身是合法的。”
在挂着“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标语的背景板直播中,他多次表明态度,自己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卖预制菜伪装成不是预制菜。 “有人说我直播间也卖预制菜,这是事实,我们知道卖的是预制菜,也说了是预制菜,这没有任何问题。你买的时候也知道是预制菜,预制菜本身是合法的。”
他还表示,餐饮企业用预制菜是合法的,老乡鸡是行业表率,“每道菜,现做就是现做,预制就是预制,标注很清楚”、“这点所有用预制菜的餐厅要学学你们的同行老乡鸡,我这辈子还没吃过,准备试试”。
据悉,老乡鸡是一家发源于安徽合肥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数据显示,老乡鸡在全国有1000多家快餐店,目前在安徽、南京、武汉、上海、深圳、北京、杭州、苏州、徐州等地均有门店,截至2020年,老乡鸡已累计服务消费者6亿人次,日均服务50万人次。
针对罗永浩直播中的言论,截至发稿西贝方并未做出回应。
相关新闻
西贝硬刚罗永浩!全面开放后厨自证“无预制菜”,记者实探
西贝与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争议,还在不断发酵中。
9月12日下午,西贝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称,经确认,罗永浩在微博中对西贝的指责不实。其还公布了罗永浩此前购买的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同时,西贝称,将向全社会开放后厨参观,顾客可在门店就餐的同时向门店提出参观后厨的要求,在穿戴相关食安防护服装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参观后厨。西贝表示,还将陆续开放原产地、央厨工厂、草原牧场、奶食工厂、莜面工厂等西贝产地源头参观。
对此,罗永浩表示在12日晚开启直播回应西贝预制菜争议,强调推动行业透明化及消费者知情权,称兴趣不在攻击西贝或贾国龙,并将提及其他餐饮企业。
顾客可直观看到厨师现场制作
同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西贝长沙万象城店。该店采用明厨亮灶设计,顾客可直观看到厨师现场制作莜面、炒菜等环节,但部分食材确实由中央厨房进行预处理。但店内工作人员表示,店内没有预制菜。
事实上,这场争议背后实际上反映了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的差异,目前预制菜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
长沙门店:店内没有使用预制菜
事情起因在于9月11日晚上,针对罗永浩发微博公开吐槽西贝预制菜一事,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回应称,“西贝现在门店100%没有预制菜。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贾国龙还宣布,自9月12日起,全国370家西贝门店允许消费者在符合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参观任何一道菜的制作过程。“罗永浩菜单”也同步对外公开。据其称,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套餐,而是罗永浩点过的菜品列表,消费者可以任意点选。
厨房内工作人员正现场制作莜面、炒菜和煮面等
那么长沙门店实际情况如何?9月12日下午1点,记者走访了西贝长沙万象城店。记者看到店内采用开放式明厨亮灶,食材加工过程一目了然,门口屏幕还在播放部分菜品制作视频,厨房内工作人员正现场制作莜面、炒菜和煮面等。
工作人员出示了打印版的“罗永浩菜单”
经询问,工作人员出示了打印版的“罗永浩菜单”,并透露此前已有一位顾客点选相关菜品。该店表示的确允许顾客进入后厨参观,但需扫描食品安全承诺二维码,佩戴网帽、口罩及厨师工衣,并在进入前进行手部消毒。
店员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手册
随后,记者点了一份黄米凉糕和土豆炖牛肉,并就网上相关质疑询问了工作人员。对方均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手册,并回应称,店内的黄米凉糕都是现场制作,当天下午四点半将准备新一批,欢迎顾客查看。
记者看到多台高压锅正在使用
土豆炖牛肉需等待10几分钟上桌,因为要现场压制。在操作间,记者看到多台高压锅正在使用,工作人员从食材柜中依次取出胡萝卜、土豆和牛肉等,并将牛肉放入微波炉进行解冻。工作人员解释说,所有出餐都严格执行标准流程,牛肉需经预加热处理后才能使用。

此前,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两张“预制菜”争议图片,显示产品分别为“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和“椒麻鸡350g(堂食袋装)”,外观与超市预包装食品相似,标签标注了配料、生产许可证、保质期和贮存条件等信息,生产厂家为北京西贝天然派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包装上写有“堂食袋装”和“非直接提供消费者”字样,生产日期为24年12月以及25年1月。公开信息显示,西贝集团曾在2024年推出过“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子品牌。
对此,店内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所有菜品都是现场制作,没有使用预制菜。生的牛羊肉等部分食材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蔬菜则在当地采购,每天早上准备。长沙目前没有中央厨房。”同时,对于网上流传的“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包装袋,工作人员解释称其来自创始人此前创立的、现已全部关闭的精品小店,当前门店内并未有此类产品。
据羊城晚报报道,西贝客服表示两包原料确实是西贝的,不过,属于西贝集团下面的子品牌,但是该子品牌已经关了。广东某官方食品检验机构专家表示,单从图片来看,并不能直接判断是否为预制菜,需要打开包装看里面的情况。以“椒麻鸡”为例,虽然配料表中有鸡肉、水、杏鲍菇、植物油、木耳丝等等,有可能是鸡肉和调料包分开装,到店后,可能还要进一步加工。这种情况下,就不属于预制菜。如果已经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等环节,到店只要加热就能上菜,可以划入预制菜。该专家也表示,从图片来看,基本可以确认为预包装食品。
预制菜到底是什么?
那么,经过预制加工的菜是否就等于预制菜?究竟如何定义预制菜?
据澎湃新闻报道,贾国龙在回应相关争议时表示,此前自己确实发表过类似于“高级菜才预制”的言论,例如鱼翅鲍鱼等高级菜肴都需要长时间地预制,“预制就是预加工,但我们不是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按国家的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不过,贾国龙也指出,馒头是在中央厨房做熟的,在国家标准中,主食类和面点类是允许在工厂做,再到门店加热,它不属于预制菜。
贾国龙进一步指出,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等。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
不过,在9月12日,又有网友发现西贝所使用的海鲈鱼外包装上标注为“速冻调制食品”,保质期长达18个月,随即引发“这还算新鲜吗”的质疑。12日晚上,罗永浩也在直播间质疑,“这个保质期感觉就是一个预制菜,昨天他们说这个都是生的以及新鲜的鲈鱼拿出来做的,我们直觉就不太可能。我们吃的是几个月前还是一年前的,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
据媒体报道,西安市一家西贝莜面村的厨师长对此解释称,海鲈鱼确实是由中央厨房统一处理、并配送至各门店的半成品,保质期18个月属实。针对“是否新鲜”的疑问,该厨师长表示,中央厨房采用了冷鲜技术进行处理,“这属于半成品,但我们是新鲜现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回应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前“预制菜”争议的核心——各方对“预制菜”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正如罗永浩与贾国龙之间的争论,本质上源于大众认知与行业标准之间的错位。
对于“预制菜”的认知差别到底在哪?
“预制菜”已有官方定义。去年3月,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定义,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其指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王洪涛谈西贝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微信,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家例如西贝这样的连锁餐厅,如使用的是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半成品(如切配、腌制好的肉,调制好的酱料包),或者现场烹制的冷冻半成品(如预炸好的薯条)。根据国家规定,这些产品没有预先完全熟制,或者是由餐厅自己的中央厨房当日配送、现场烹制的,它们就不属于国家定义的“预制菜”范畴。
王洪涛进一步阐释,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模式核心是生产“标准化半成品”、“即热型成品菜”,完成的是基础预处理,如:清洗、切配、腌制、预煮、预炸、调味酱料包制作,冷藏或冷冻配送到门店后,再由门店的厨师进行关键的“锅炒”、“焖煮”、“烤制”等工序。因为最终烹饪在门店完成,需要使用明火,有高温爆炒的过程,能产生“锅气”和新鲜出炉的口感,而且门店厨师是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灵活调整最终餐品的口味的,如辣度、咸度等。此外,由于中央厨房生产的产品周转率较高,仅供自己的门店,所以产品保质期一般较短。常见的产品有腌制好的鸡丁、切好的土豆条、封装好的火锅底料、分装好的炖肉调料包等。因此,中央厨房的产品是有明确的食品安全和品质保障要求的,和大众消费者认知的“预制菜”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而在很多普通消费者眼中,“预制菜”往往被简单理解为“工厂加工完成,只需加热即可食用”的成品。这就导致如果企业使用的是预处理食材而非完全熟制、加热即食的成品预制,又未说明,便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不过,有不少网友表示,使用预制菜并非不可接受,关键在于清晰标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也有声音指出,如果使用了预制菜,定价就不应过高。
据界面新闻报道,业界一直呼吁出台统一的预制菜国家标准。今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预制菜的国家标准现在已经进入征求意见的阶段了,它是专家学者、政府部门、消费者等方面,大家共同协商,达到一致的结果。它既要维护生产者的利益,也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标准制定后,隔一段时间还要修订,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标准也要随之更新。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李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