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6秒速览! 付费上班?广州等多地兴起“假装上班”工位,租金20~30元/天,网友:戳中刚需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付费上班?广州等多地兴起“假装上班”工位,租金20~30元/天,网友:戳中刚需

付费上班?广州等多地兴起“假装上班”工位,租金20~30元/天,网友:戳中刚需

近段时间,“假装上班公司”突然火了起来,在北京、杭州等多地悄然兴起。来这些公司“上班”的人,不仅没有工资,每天还要付几十元才能过上“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人前来“求职”。

付费租一个工位,

在写字楼里租用工位“表演”上班?

还是一些有办公需求的人

购买“共享空间”服务,

在这些地方“真办公”?

记者实探“假装上班”工位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的部分区域,发现以“假装上班公司”形式存在的运营主体还较少,更多的是共享空间或创业孵化空间推出的一种“假装上班”工位服务。这究竟是实用需求还是“噱头”?

记者体验:“假装上班”工位,价格一天20~30元

前不久,一家名为“假装上班公司”的企业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广州提供“假装上班”服务的还是以共享空间、创业联盟等主体居多,单纯开一家“假装上班公司”来作为经营主体的还是少数。

出租“假装上班”工位公司环境

记者了解到,位于海珠区客村、鹭江等地的某园区就是主打联合办公出租的,提供会议室、自习室等空间服务。这段时间,他们上新了“假装上班”工位。工作人员刘小姐(化名)表示,他们也是在网上看到“假装上班”这一热点,最近才上新这一服务的。

记者以体验者的身份购买了一天的“假装上班”工位,价格在20元左右,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它们的工位有两类:一类是像咖啡店、吧台一样的休闲区,另一类则是像传统办公室那样的工位。“目前,大家更喜欢后者,因为更有上班的感觉。”刘小姐说。

实际上,位于6楼的传统办公室工位是该公司员工办公区域的闲置工位。记者看到,现场有近10位员工,旁边还有两三个空位。走廊则有饮水机、洗手间等。这与前几年流行的“共享办公”没有多大差别。另外,位于4楼的休闲区域也设有位置。记者看到,该“工位”旁边还有轻食酸奶简餐,“如果中午需要用餐,可在这里额外消费。”

位于鹭江附近工位出租店的工作人员林小姐(化名)告诉记者,由于性价比高,除了一些体验者外,还有一些人会长租。“一个月880元,有一名写文案的自由职业者租了大半年。”

位于海珠区鹭江的“假装上班”工位

付费上班?广州等多地兴起“假装上班”工位,租金20~30元/天,网友:戳中刚需

记者还了解到,天河区一家就业创业联盟基地也推出“假装上班”工位。“在空位上待一天,售价28.2元,不含午餐,园区有饭堂,公司提供水,建议自己带电脑。”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还会根据情况适当安排一些工作内容,如会议记录、市场调研报告等,让消费者“假装上班”的体验感更足。

天河某创业就业联盟基地的“假装上班”工位

荔湾某科技广场一家提供“假装上班”服务的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体验价一天30元,月租550元。除了提供工位,还可向一些刚入社会的大学生传授职场规则等经验,就看个人需要了”。

调查:“假装上班公司”去年开始兴起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12月起,全国多地就有“假装上班公司”注册营业。截至目前,企查查显示,关键词包含“假装上班”字样的公司有22家,分布在北京、杭州、长沙等地。有的业务范围提到:求职大学生来体验“真实职场感”、自由职业者等可视为共享办公室等等。

目前,广州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假装上班公司”,但这类“假装上班公司”多为个人或小微创业,且存在时间并不长,有不少是今年七八月份开始出现的。

有些“假装上班”工位被设计成吧台、咖啡厅

一位广州番禺区的创业者表示,“假装上班公司”是给大家一个第三种空间。该创业者提到,现在越来越多人脱离传统的职场,却依然渴望一个能专注、社交、找回生活节奏的地方。

另一位广州龙洞的创业者则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只是试试。”记者在该创业者主页发现,里面提到经营内容是“付费上班”,价格为30元一天,会提供免费的水、上网和打印等服务。

出租“假装上班”工位公司环境

对此,网友看法不一。有网友认为,去“假装上班公司”,非常适合考研群体,有固定工位,有空调、水电,有的还管午饭,一天才几十元。也有网友表示不理解,认为“去这里不如去图书馆,还不用花钱”。

目前待业的叶小姐告诉记者,她今年4月份就在广东某地的一个写字楼体验了一把“假装上班”,“打卡、坐下、打开电脑,和旁边的陌生人一起开始‘假装上班’。有人在写PPT,有人在修图,有人在做自己的副业。”她表示,之所以“假装上班”,一方面是不想让父母担心,另一方面是想找回生活秩序和掌控感。

记者实探“假装上班”工位

对此,网友评论:

“真的很需要!”

“这是职场cosplay”

付费上班?广州等多地兴起“假装上班”工位,租金20~30元/天,网友:戳中刚需

“比去网吧和咖啡馆好”

网友评论截图

分析:三类人为“职场扮演”埋单

“假装上班”到底图什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第一类是正在求职的群体,他们需要一个独立空间,同时也在寻找更多工作机会。“长时间在家里会被父母念叨。”邱先生告诉记者,他此前会在各大商场待着玩手机,有时候也会去图书馆。

“假装上班”工位的出现,则像提供了另一个“避风港”,“每个月花几百元拥有一个固定工位,找回了‘上班感’,每天正常出门,生活又有了节奏和方向。”邱先生表示,目前会接一些设计类的兼职,剩下的时间就在网上发简历。

第二类是自由职业者,他们想找个性价比高的地方办公,让自己变得更自律,同时还能结识朋友,跟现实生活保持联系。琳子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她觉得“假装上班”工位的存在能让自己改变在家里那种“懒散”的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类是个人创业者。“飞鱼”是一名自媒体创业者,他将自己的工作室变成了“假装上班公司”。“我最开始是在网上刷到西安一家假装上班公司的内容,觉得很有趣,自己又有场地,也想认识同在创业的朋友们,那就试试吧。”

飞鱼表示,目前他在做直播电商,还开了两家“假装上班公司”,其中一家的办公空间有40平方米左右,标准工位、办公电脑一应俱全,甚至还有设备齐全的4间直播间。“我们会组织一些创业者参加交流沙龙活动,不仅可以接触各行业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还能学到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律师提醒:留意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

不过,“假装上班公司”也可能会存在一些法律风险,比如一些公司提到可以代缴社保、提供实习证明或工资流水等。

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提醒,为无劳动关系的人员代缴社保、出具虚假工作证明或实习证明或工资流水,可能会涉嫌虚构劳动关系,违反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部分“假装”劳动者的身份证、银行卡、社保账号等敏感信息也可能存在被倒卖甚至用于电信诈骗、传销或洗钱等非法活动。

消费者应注意核实资质与合同,选择正规注册企业,签订权责明晰的服务协议,警惕“代缴社保”“出具工作证明”等服务,避免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避免大额预付费等。

卢鼎亮建议,对于考虑去体验“假装上班公司”的人来说,应该保持警惕,仔细评估这些公司的合法性和信誉度,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解决办公空间需求和社会保障问题。灵活就业者可以个人身份参保,短期失业者可通过社保局申请缓缴来避免断缴。一旦触碰“代缴社保”“虚假证明”的情况,消费者务必知晓风险,并保护好个人信息与信用安全。

对此,你怎么看?

这种“假装上班”工位,你会去租吗?

(来源:信息时报)

📸 范长江记者 高尚德 摄
ˉ`v′ˉ)-×÷·.·′ˉ`·)(·′ˉ`·.·÷×*∩_∩*╬╠╣∷£∞—(·÷[]÷·)—·÷±±±±÷ 99久热国产精品视频“大家好,我就是那个04年的搬运工小叶,今天这单有40箱瓷砖,还有200包沙子,25包水泥,20包瓷砖胶,给它搬到2楼去,将近500块钱,现在跟着我的镜头,猛干!”“现在已经晚上了,干了一天赚了1000块钱。”2004年出生的湖南郴州小伙叶龙康,在长沙扛楼已经半年有余,2月开始做账号记录日常扛楼生活的他,在短短半年内已经收获了将近70万粉丝。
付费上班?广州等多地兴起“假装上班”工位,租金20~30元/天,网友:戳中刚需图片
快看漫画下载安装-快看漫画免费版app下载v7.80.0 官方安卓...据法新社、乌克兰《基辅独立报》等媒体报道,乌克兰前议长帕鲁比周六(8月30日)在乌西部城市利沃夫遭枪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日就此事发声,谴责这是一起“可怕的谋杀”,正在对此全力调查。报道称,乌克兰国家警察局30日早些时候报告,一名政治人物在利沃夫枪击事件中遇害,但未透露受害人身份。
📸 李秉贵记者 谭平山 摄
揭秘skixixkino免费影视爱好者的必备神器快来体验吧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8日报道,据欧洲和乌克兰官员透露,俄罗斯总统普京本周向特朗普政府提出一份全面的乌克兰停火方案,要求基辅方面作出重大领土让步并推动国际社会承认俄方的领土主张,以此换取停火。士兵在俄乌战场前线
91色秘和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到底是什么它们在互联网中原创 梁燕 底线思维 上海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燕美国威拉姆特大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研究员8月1日关税休战期结束后,特朗普已签署行政令对66国加征10%-50%不等的关税。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适用10%基准税率;展现盟友姿态并提供能源采购与投资协议的经济体(包括欧盟、日韩及东南亚国家)适用15%-20%税率;未按特朗普要求让步的国家则面临惩罚性高税率:加拿大35%、瑞士49%、巴西50%。中国与墨西哥作为例外获得谈判宽限期。
🙆‍♂️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精品网站畅享极致影视资源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看到这则新闻时,网友还是觉得难以置信。5岁的女儿,因为调座椅压死了2岁的儿子,本就让人匪夷所思;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父母不去反省,反而将车企告上法庭,索赔200万。8月14日,媒体曝这个两年前的案子终于判了,法院驳回了夫妻俩的索赔,认为车企已经做到了提醒的义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