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杨某媛的论文,被发现有大量低级错误
9月10日上午,有记者查询中国知网发现,武汉大学杨某媛的论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已下架。有网友截图显示,该论文下载量曾达31万次以上,在文献来源为“武汉大学”的论文中高居第一。仅不到一天,9月11日凌晨时分,该论文重新在知网上架,且保留了此前的下载量。
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在知网上又恢复下载
杨某媛系武汉大学世界经济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作为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当事人,今年7月,其论文被指存在多处错误。8月1日,武汉大学发布通报称,已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杨某某学位论文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复核。
《中国新闻周刊》10日、11日上午多次咨询中国知网客服,对方表示,不了解杨某媛论文下架再上架的具体原因。西南地区某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郑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位论文知网下架不意味着学位被撤销,论文主动下架通常需学校学位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出面,并向上级教育部门备案撤稿原因后,再通知知网下架。
杨某媛的论文被指存在多处错误,图为论文示意图(图/图虫创意)
全篇多处明显的“笔误”
杨某媛的论文究竟有多“离谱”?此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知网下载了该论文。
“看到论文的第一眼我是蒙的。”西南地区某高校经济学院讲师刘婧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她指导过本校多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其中的低级错误都没有杨某媛论文多。”
杨某媛的论文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便是全篇多处明显的“笔误”。例如,杨某媛论文中摘要部分的中英文关键词并不一致,比如“母职惩罚”和“Outside Option”,后者意为外部选择权。研究背景第二页出现《离婚法》,而至今国内未曾颁布《离婚法》。论文第四页出现“全国总人口从1049年之前的5.42亿”的描述,其实应为1949年。刘婧表示,这类低级错误的出现频率已到了“导师看一眼就会打回去”的程度。
图为杨某媛硕士论文截图
此外,郑岩分析称,一般审稿人或导师看到这样的题目,一定会非常注意其选题背景、数据来源和研究变量。“影响家暴发生的因素极多且关系复杂,为什么把生育行为单独作为研究对象,论文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部分缺乏足够阐释,从参考文献也不太能看出生育行为和家暴之间可能存在的直接联系。”
刘婧指出,从题目可以看出,该论文应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标准研究方法。这是一套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的工作量看上去非常大,但数据基础就有问题。”她分析,“使用数据前,我们通常需要把原始数据转变为适合本研究的专门的数据库,但这篇论文没有告诉我是否或者如何进行的这些操作。”她也发现,论文中多个表格里分项值的加和与总值都对不上。此外,印度与中国两国在生育等社会问题上具有怎样的可比性,论文也没有给出清晰说明。“从结果来看,作者只是搜集了两个国家各自的数据,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刘婧称。
从分析手段来看,刘婧指出,论文中的回归分析大多只给出了显著性检验。“事实上,任意两列数据,只要操作方法得当,都能找到二者之间显著相关的证据。”但统计学上,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性。在刘婧看来,该论文通过各种分析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就难以站住脚。“例如文中有一项结论是‘生育率越高家暴率越高’。” 郑岩指出,这一结论是欠妥的,因为也可能是反过来——家暴率影响着生育率。
此外,刘婧指出,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学和社会学问题都是十分复杂的,很难抽象成若干个变量间的简单关系。如果要用这样的关系去解决问题,就必须说明所用模型的有效性,也就是说结果需要检验。从杨某媛的论文来看,这部分是完全缺失的。
杨某媛的论文多次引用了一位叫Kelvin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但不仅参考文献中未曾提及,甚至在文中引用时也出现了“Kelven”“Kleven”等多种写法。也有读者发现论文的部分段落与2022年《现代世界警察》期刊发表的论文《印度反家庭暴力的实践与成效》高度相似,没有规范引用。关于该论文是否涉及学术不端,刘婧表示虽然有抄袭的迹象,但还有待专业审查。
“一看就不可能通过答辩”

让刘婧不解的是,硕士论文都需要经过开题、中期、盲审、答辩等多个关口的检验,很难想象杨某媛的论文如何突破这些关口并最终发布于知网。
国内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称,该论文“一看就不可能通过答辩”,甚至预答辩就过不了。论文许多数据缺乏正确引用,不符合学术规范,多个图表也不符合论文规范。“最基本的规范都无法做到,如何相信其学术水平?”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还是选题。”该教授直言,如果他是杨某媛的导师,不太可能让其操作这个选题。整体来看,该论文有种“先有结论再下笔”的感觉,首先预设了“生育行为对家暴率有影响”“中印之间可以对比”,却没有对中印两国历史、社会的翔实考察与差异分析。
公开资料显示,杨某媛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汝飞。郭汝飞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2017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武汉大学任教,2020年起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全球视角下的人口结构理论与应用”。刘婧表示,郭汝飞是该领域内尽人皆知的“大牛”,有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截至目前,武汉大学仍未公布相关调查结果。9月10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联系郭汝飞,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相关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相关领导正在开会,并不清楚事件进展。
(文中郑岩、刘婧为化名)
记者:周游
编辑: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