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硕导招生咨询帖走红!本人回应: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交流

近日,一则风趣幽默的研究生招生咨询帖在社交平台走红。这位导师以轻松活泼的网络流行梗与年轻人互动,短短数日便收获数千条评论。9月2日,当事人武汉市普仁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主任、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赵志明回应经视直播记者,最初只是想活跃一下气氛,没想到火了,而他的本意是希望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与年轻人交流,将自己的从医、学习经验传授给他们。
赵志明发帖招生
在这篇招生贴中,赵志明写道:“本人mbti是infp,白羊座,共情能力强,从不敢对学生大声讲话,导师中的老好人。本人研究如何给学生做职业规划,带学生学习实用技能,毕业即起飞,不会做PPT的优先.…….”
赵志明参加会议画面
赵志明介绍,这篇走红的帖子并非正式招生公告,帖子中融入了许多幽默元素和网络流行梗,再配上一张正式的学术会议上照片,结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咨询和互动。“本想幽默一下,没想到收到这么多评论,有的是纯娱乐,有的是咨询职业建议,我基本上每一条都会回复,现在已经积累了数千条评论。”
除了以生活化、娱乐化的方式与年轻人沟通,赵志明也专注于“硬核”医学科普。他主要面向50岁以上的患者群体,分享肩关节领域的专业医学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疾病。“无论是学生还是患者,首先要将他们视为平等的对象,尊重他们,以他们习惯的方式交流,让他们放下戒心,敞开心扉交流。”
记者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官网获悉,赵志明为国家公派德国哥廷根大学骨科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来源:经视直播)
延伸阅读
男子自称同济博导"隐居"同里当木匠:每天能赚几万块
前不久,短视频博主“潘嗲”的一则“斗室藏大咖”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一位名叫潘爱国的同里木匠自称是同济大学教授,25年前定居古镇同里,在当地盘了一家店铺,出售自己手工制作的木制工艺品,收入不菲。
这则视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同里他的店铺打卡。与此同时,网上也开始有声音质疑其身份的真实性。日前,澎湃新闻记者前往同里找到了潘木匠本人。
在消费点评网站上,记者未能搜索到与潘爱国相关的同里店铺信息,后来是在同里景区的游客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在地图上向记者标出了前往这家店铺的路线。他说最近突然有很多人来打听潘爱国,在此之前,他并未听说过这位“隐居”同里的“大咖”。
潘爱国的店没有招牌,但不难找,沿着同里富观街走上一段,拐到支弄里就能看到。不大的店面外摞了一堆据说是捡来的旧物件、废弃门匾、窗花,门外摆了几排手工木质书签售卖。
潘爱国的店铺外 图/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摄
潘爱国出售的手工书签 图/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摄
店门口醒目地贴了一张2021年10月4日的《姑苏晚报》版面,头条报道大标题为《“木匠潘”用“匠心”雕琢诗意江南》,引题部分写着“同济大学‘教书先生’定居同里21年,用一把刻刀、一支毛笔复刻苏州园林、市井生活。”
店门口醒目地贴了一张2021年10月4日的《姑苏晚报》对潘爱国的报道
澎湃新闻记者进店时,潘爱国正在和一位游客操着上海话交谈。这位游客刚刚买了几片35元一张的木制书签。“这个上面是满天星,意思是长寿的,适合你的年纪……这个木头书签,颜色会越盘越黑,包浆的。”潘爱国一边说,一边欢迎记者进屋看看。屋内两边挂着大幅未完成的书画,其中一幅是上色到一半的宗教画,潘爱国说,这是寺庙向他定制的画作。记者问是哪座寺庙,他回答说:“中国的寺庙多了去了。”
潘爱国正在与游客攀谈 图/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摄
潘爱国介绍说这是他为某寺院所作的绘画 图/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摄
潘爱国店铺内部 图/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摄

事实上,这位“隐居”同里的“教书先生”的身份和经历,在网络上有多个版本。自媒体博主“潘嗲”的短视频上传于今年3月底,视频中,潘爱国自称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目前带两个博士生,并说“带完这一届就退休”。但潘本人向记者表示,视频是偷拍的,并未得到他的同意。而在社交平台上,又有网友提供相关资料,证明潘曾说自己是东南大学的老师,每周四要去学校上课。而记者到达的当天正好是周四,潘本人正在店铺内,并未外出。
图为网友发帖截图
被问到如今是否每天都待在同里,潘爱国告诉记者,他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今年66岁了,所以“已经不上课了,平时除了有事情,也不回上海。”当记者就网络上那些质疑他身份的声音向他求证,潘爱国反问记者:“这么顶真做什么呢?”他表示,对网上那些质疑,他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能有大量游客的光顾和高额的收入,“卖书签、卖画,每天能有几万块,上班算得了什么?”他说道。
图为相关视频截图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是最早质疑潘爱国同济大学教授身份的人,他询问了几位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以及华东建筑设计院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工作的朋友,竟然无一人认识这位“同济教授”。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及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官网上的各学院教师名单(包括退休教师),均未发现潘爱国目前或曾经在同济大学从事教师职务的信息。同济大学校史馆馆长兼档案馆副馆长章华明在查了其他老档案后也表示:“潘爱国既没有在中国海洋大学、也没有在同济大学读过一天书。”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及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官网列有各学院教师名单(包括退休教师),均无潘爱国信息
凭借着无法坐实的身份,这位“教书先生”为何能获得这么多的流量?一边是“岁月静好”的退隐生活,一边又是“日进斗金”的收入状况,或许正是这种“躺平挣大钱”的人设,让一些人乐意买单。
“在网上说一百遍,没有的事也成真的了”,从潘爱国的店铺出来,记者遇到了坐在路边的三位邻居,其中一位这样对记者说道。这位邻居表示自己和其他两位都是同里本地人,印象里,潘爱国是从上海松江搬来在这里租了店铺做生意。”他的经历虽然听上去传奇,实则经不起推敲“,他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