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衡南一男子疑遭冒领多个国家补贴,社区书记称只凑人数未领补贴)
长期在广州市工作的41岁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男子陈长前,今年6月回乡办理更名业务时,意外发现被人冒名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失业登记,并申领了社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生活费用补贴。
陈长前说,他试图到栗江镇政府、石滩社区居委会查询冒名人员的信息,但被拒绝查询。居委会书记向他表示,是镇政府叫他办的。
石滩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罗新展8月18日告诉澎湃新闻,陈长前被冒名申领补贴一事属实,因为镇政府政务服务部门此前要求居委会每个月录一百个人的信息到就业服务系统中,但办事的老百姓人数不够;为完成任务,镇里面让居委会工作人员随意录入人员信息并补足差额。“去年6月以后,就没再进行这样的操作,申领的补贴只是凑人数,并没有真正拿到补贴款。”
澎湃新闻当日联系栗江镇政府党政办想了解情况,暂未能获得回复。
湘易办中,陈长前被冒名办理的生活费补贴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
外出务工男子遭人冒名申领多个国家补贴
生于1984年6月的陈长前是衡南县栗江镇石滩社区人,今年6月,常年在广东工作的他回乡更改户口本名字时,通过湖南省政务服务平台“湘易办”办理相关事务时,发现其名下被人申领了多个国家补贴。
陈长前提供给澎湃新闻的“湘易办”材料显示,涉及办理的业务有4项,分别是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人员)和生活费用补贴申领。
其中,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是2022年11月17日提交办结;社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人员)业务是2023年8月28日办结;失业登记业务办理则是在2023年10月31日;生活费用补贴申领为2024年6月17日。
澎湃新闻注意到,4个业务办理经办人均为陈XX,前两个业务留下的电话号码为130XXXX8199,后两个业务则变为130XXXX7184。
陈长前说,他的确有一个尾号为8199的手机号码,7184尾号的手机号码他不清楚是谁的。他试图通过居委会、镇政府查询经办人的全名和完整的联系方式,但都被拒绝。
在发现冒名申领的情况后,陈长前多次返回老家追问情况,石滩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罗新展和他的谈话录音显示,是镇政府要求他办的,于是他就让社区工作人员陈某以陈长前的名义办理了这些业务,和他类似情况的还有百多个。
湘易办中,陈长前被冒名办理的社会保险补贴
社区书记称是镇政府要求完成人数任务
对于陈长前所述的情况,石滩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罗新展8月18日上午向澎湃新闻表示,陈长前被冒名申领补贴的情况属实。
罗新展向澎湃新闻解释说,2021年前后,栗江镇政府政务服务部门要求居委会每个月在湖南省就业服务系统中录入100个人的信息。但是,到居委会办事的老百姓其实没有那么多。为完成任务,镇里面就让居委会工作人员随意录入人员信息补足差额,直到2024年6月才被叫停。
“这些信息都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录入的,冒名的人员并不知情,我们也没告诉过他们。”罗新展说,居委会也没办法,因为完不成人数任务,居委会的工作也不好开展。
澎湃新闻从其他省市人社部门了解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之前必须进行失业登记,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并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可申请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按其实际缴纳费用的66%给予补贴。
罗新展多次表示,他们录入信息完全是为了凑人数完成任务,这些补贴到底有没有申领到钱,他并不清楚。居委会这个层面没有拿到社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人员)和生活费用补贴的任何资金,“如果有拿到钱,纪委早就把我带走了。”
澎湃新闻通过石滩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栗江镇政务服务部门负责人联系方式,想核实罗新展所述情况,但截至发稿该负责人未接听电话,也未回复短信采访;澎湃新闻又联系栗江镇政府党政办,就石滩居委会冒名申领国家补贴一事进行核实,但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以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为由拒绝采访事宜。
陈长前在广州暂住地报案后,警方出具的报警回执
栗江派出所称不涉及案件
陈长前向澎湃新闻表示,冒名申领补贴的情况发生后,他多方反映无果后,以个人身份信息被侵犯和国家补贴遭人冒领为由向衡南县公安局栗江派出所报案,但派出所并未受理该案件。
回到广东后,陈长前又到暂住地的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石基派出所报案。石基派出所在了解情况后,在做完陈长前的询问笔录后出具报警回执。后经研判,认为该警情应移送到衡南警方栗江派出所。
于是,石基派出所将陈长前的相关材料以挂号信形式邮寄给栗江派出所。陈长前说,他查询发现,栗江派出所于7月20日签收了石基派出所邮寄的材料,但至今没有受理该案。
栗江派出所工作人员8月18日告诉澎湃新闻,陈长前反映的事情镇里面已经说清楚了,不涉及案件。
重庆中西律师事务所主任侯亮认为,如果石滩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是通过合法渠道获取陈长前等人的个人信息,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居委会工作人员利用掌握的信息冒领到了国家补贴,那就涉嫌犯罪。即便没有冒名领取到国家补贴,他们对合法收集到的身份信息滥用或者保护不力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同时,如果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损害赔偿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