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来北京贺电,高市早苗公开对华态度,把中国称为“重要邻国”
2025年10月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后,次日便称中国为“重要邻国”并提议首脑对话,中方贺电却迟迟未发。
前几任日本首相当选当天就能收到中方祝贺,高市却遭遇外交礼仪“空窗期”;她一边说要推进“战略互惠”,一边计划将日本防卫预算提至GDP的2%,这种反差让人费解。
中日关系本就不轻松,如今又有了高市早苗这个变数,未来中日的关系,似乎走到了一个更加敏感的位置。
高市早苗上台第二天就拿出了施政草案
外交信号差
高市早苗上台第二天就拿出了施政草案,白纸黑字写着“将中国视为重要邻国”,还提到要通过首脑对话推进“战略互惠关系”。
明眼人都能看出,她想尽快和中方搭上线——毕竟中日关系好坏,直接影响日本的经济和地区地位。
可和之前比,中方的反应格外冷静:岸田文雄、石破茂当首相时,中方当天就发了贺电,高市这边却只等来外交部“按惯例适当安排”的回应,连具体时间都没提。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在高市当选当天就强调“日方要守历史、台湾问题的承诺”,第二天被问起贺电时又重复了这话。
这种“二次提醒”很少见,就像在外交对话里划了条线:不是不沟通,但得先把原则问题说清楚。
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日贸易额占日本外贸总量近两成,制造业、电子产业这些日本的“饭碗行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的订单。
高市早苗想尽快和中方搭上线
高市喊出“重要邻国”,未必是真的想缓和,更像是看到了经济上的依赖——可中方要的不是口头重视,是实际行动。
为什么中方这么谨慎?看看高市的表态就知道,她提的“战略互惠”是安倍晋三当年用过的说法,可安倍任内也没少在历史问题上含糊。
现在中方没发贺电,本质是在“等动作”:你说中国重要,那会不会停止参拜靖国神社?
会不会不再和台湾方面勾连?这些没答案之前,外交礼仪的“慢半拍”,其实是给双方留了观察空间。
执政困局
高市早苗的日子并不好过,刚上台就暴露了执政短板。
她组阁时重用麻生派、安倍系的人,把长期盟友公明党惹毛了——这个一直帮中日沟通当“缓冲垫”的政党,直接退出了联合执政。
为了稳住政权,她只能找日本维新会合作,可这个党比公明党激进多了,只派了个“首相辅佐官”应付事,根本不想担执政责任,更像是在旁边“提要求”。
这样一来,日本政府成了罕见的“纯右”联盟:自民党加维新会,两个右翼政党凑在一起,温和声音彻底被压下去了。
高市想推对华缓和政策
公明党之前虽然影响力有限,但至少会在对华问题上劝着点,现在没了这个“刹车”,高市想推对华缓和政策,难度堪比“在满是石头的路上开车”。
她自己也知道政权不稳,当选后第一次开记者会就道歉,说组阁太慢影响国政,还承认之前政府“空转”给老百姓添了负担——这种公开认错在日本政坛很少见,背后藏的是她的无奈。
更关键的是,高市本身就是“右翼老手”:被称作“女安倍”,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还不承认侵华历史,2022年甚至说“台海有事日本不能袖手旁观”。
这些过往像根刺,扎在中日关系里。
高市称想和中国合作
现在她虽然说要和中国合作,可身边的联盟、自己的历史立场,都让中方没法轻易相信。
就像有人一边说要和你做生意,一边又总提对你不利的话,换谁都会犹豫。
经济与安全的两难
高市早苗的施政草案里藏着个大矛盾:一边喊“经济优先”,要投AI、半导体救日本经济,一边又在安全上“亮肌肉”,计划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还要修订三项核心安保文件。
这背后,是日本绕不开的经济困境——2025年日本政府债务超GDP的250%,物价涨得老百姓不敢花钱,中小企业关门的越来越多,日元汇率也一直跌。
想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市场是绕不开的坎。
2024年中日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卖的车,占其海外销量的三分之一;化工、精密制造这些行业,原材料和市场都依赖中国。
要是中日关系恶化,日本企业的订单会少一大块,高市承诺的“经济增长”就成了空话。
可她又不敢完全靠向中国——美国那边还等着日本在安全上配合,国内右翼也盯着她,怕她“软下来”。
这种“骑墙”让她的政策左右摇摆:说中国是“重要邻国”,转头又说“中日在安全领域有问题”;想赚中国市场的钱,又要提升防卫预算。
最耐人寻味的是,她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可两边都不讨好——中方要看实际行动,美国要她更强硬,高市就像站在天平中间,怎么调都不稳。
这种两难,其实是日本当前外交的缩影:既想靠中国救经济,又不想脱离美国的安全框架。
中日关系的关键
现在中日关系站在了关键节点,中方的态度很明确:贺电不是礼仪,是政治信号;“战略互惠”不是空话,要靠行动兑现。
中方把历史问题、台湾问题、涉疆问题、东海和钓鱼岛问题都列为“底线”,这些不是小事——历史问题关乎民族尊严,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东海问题涉及主权,高市只要碰其中任何一个,都会让关系下滑。
中日关系站在了关键节点
日方这边的风险也不小:高市要是在“8月15日”这种敏感日子参拜靖国神社,或者自民党继续和台湾当局勾连,中方肯定会反制。
而日本维新会在旁边盯着,一旦高市对华“软化”,就可能给她“穿小鞋”。
她的执政联盟本就松散,要是在对华问题上出错,国内政局都可能动荡。
结语
说到底,中日关系的改善,靠的不是“重要邻国”的称呼,也不是延迟的贺电,而是实际行动。
中方有耐心等,但不会无底线妥协;日本有求于中国市场,却也得放下历史包袱和右翼立场。
现在高市手里握着“钥匙”——是用行动打开对话的门,还是继续让关系滑向悬崖,全看她怎么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