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1文掌握! 丘成桐悼念杨振宁:希望未来设立一个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丘成桐悼念杨振宁:希望未来设立一个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丘成桐悼念杨振宁:希望未来设立一个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我希望未来能够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设立一个以杨先生命名的奖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10月18日,丘成桐在缅怀杨振宁时表示。

据新华社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资料图/视觉中国)

澎湃新闻从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了解到,丘成桐为悼念杨振宁,写下:“慕双雄携手,破宇称守恒,启我后学二三辈。继外尔规范,始强力物理,叱咤科坛六十年。”

“1972年,我与杨先生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第一次见面,那时我与我的老师陈省身一起去拜访他。几十年来,我与杨先生交往很多,他的学问与数学有诸多联系,我们因此有不少学问的交流,也为发展中国的科学而共同合作。”回顾往昔与杨振宁有关的点滴,丘成桐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我一直十分尊敬他。”

丘成桐还表示,“陈省身先生、杨振宁先生以及丁肇中先生,都是世界科学舞台上青史留名的中国学者。我希望未来能够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设立一个以杨先生命名的奖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

杨振宁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丘成桐是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荣休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

杨振宁与丘成桐既曾因科学理念不同而有过公开争论,也有着长期深厚的学术友谊与相互敬重。

丘成桐悼念杨振宁:希望未来设立一个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2011年,《杨振宁传》在京首发,丘成桐受邀出席发布活动。当时有媒体报道:两位科学大师杨振宁、丘成桐的对谈不止“闲话家常”,更多谈到了如何做科研、做学问,对现场观众特别是年轻学子来说,确是金玉之言。当有人提到年轻人该如何向诺贝尔奖努力时,杨振宁正色道:“如果一个人的目的只想获奖的话,他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丘成桐亦赞同杨振宁的观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内的学术气氛很多是为了拿奖、为了成名成家,而这种人为因素追求学问,是不能够形成做学问的环境的。“在中国应该培养学生有浓厚的好奇心,走他们自己喜欢走的路。现在中国的国力和以前不一样了,到中国来访问的名教授比以前多很多,中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鼓励学者为做学问而做学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形成好的学术氛围。”

丘成桐称自己一直十分尊敬杨振宁(资料图)

2016年,在与杨振宁就中国是否应该建造巨型对撞机展开大辩论时,丘成桐表示,“我认识杨先生已经四十五年了,除了我的老师陈省身教授外,他一向是我最尊敬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在统计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工作都使人敬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推广Weyl的规范场的工作到非交换规范埸的理论,在七十年代由欧美诸人完成的高能物理的标准模型,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对自然界认识最深刻的理论。”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办的国际基础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创办于2023年。该大会的举办是由丘成桐提出,目的是加快构建世界顶级科学家交流平台,促进基础科学领域的开放合作,探讨基础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延伸阅读

杨振宁97岁时谈获诺贝尔奖:好像替大家出了一口气

大皖新闻讯 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给了杨振宁极大的鼓舞,在他看来,这次获奖的更大意义,是提升中国人的自信。

“也许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

丘成桐悼念杨振宁:希望未来设立一个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所有中国人都高兴。多半人不懂我做了什么,但也很高兴。”在合肥市科技馆杨振宁陈列馆专题片中,杨振宁说,那是因为很多年来,中国一直被人欺负,所以大家这么高兴,在感情上有很深的来源的,“好像是替大家出了一口气。”从这个程度上来说,杨振宁认为,也许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

杨振宁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

图为专题片画面

“中国已经不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1022年出生于合肥的杨振宁,早期求学生涯几乎伴随着抗战烽火。他在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期间,依然要躲避日军恐袭。当时,从1940年秋季开始,日军几乎每日轰炸昆明,杨振宁在昆明的家也被日军扔下的炸弹所摧毁。“父亲祖父都对中国前途忧心忡忡,我也非常了解到。”

悲愤与怒火,是那一代人的记忆。积贫积弱的切肤之痛,铭刻在少年杨振宁的记忆深处。而民族复兴和中国强盛,是所有血性男儿的梦想。在合肥市科技馆杨振宁陈列馆专题片中,杨振宁说,清华校训中的“自强不息”,希望每个年轻人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没有困难的时候,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自强不息,能够自强不息的人最后一定有相当程度的成功的。”

如今,中国已经越来越强大。在2019年的采访中,杨振宁也欣慰地说,“今天整个国家都发展了,不需要我了。中国已经不是一个落后的民族了,而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民族!”

📸 李厚福记者 贾怡 摄
y^_^^_^......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房播播人民大会堂卸妆大考没了团队包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15日,瑞典《晚报》发布了对被称为 “环保少女”的瑞典气候问题活动人士格蕾塔·通贝里的采访。通贝里讲述了自己被以色列军方关押期间的遭遇。报道称,以军不仅虐打了被关押的活动人士、故意不为他们提供食物和水源,还在通贝里的行李箱上留下了侮辱性的文字。
丘成桐悼念杨振宁:希望未来设立一个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图片
一线无人区与二线无人区历史开发的差异有哪些如何影响►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当特朗普政府摆出“美国优先”的蛮横姿态,专注于传统能源与贸易保护之际,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正以实实在在的投资与合作,悄然重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轨迹,为世界提供了通往绿色繁荣的新路径。“中国正在全球南方国家赢得能源博弈。”彭博社9月9日以此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通过绿色能源产业在“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大量投资和项目合作,正深刻地改变全球能源、贸易和国际关系格局。
📸 范长江记者 刁富贵 摄
🇬🇱 新版金银瓶1996第二级深刻被时代复刻的人性与挣扎通贝里所在的“全球坚韧船队”称,在距离加沙海岸线70海里外的海面,通贝里所在的“阿尔玛”号,以及包括另外2艘主力船“苏里乌斯”号和“阿达拉”号在内的多艘船只遭遇以军袭击。“全球坚韧船队”发言人赛义夫·阿布克谢克证实,该船队共有44艘船,目前以军已扣押其中的13艘,但后续船只仍在继续向加沙方向前进。船只实时追踪数据显示,目前至少还有26艘船在朝加沙海岸靠近。船队中一艘名为“米凯诺”的船只已经闯入加沙附近海域,但目前暂不清楚该船只是否已经被以军拦截。
🚼 MM131杨晨晨被喷网友纷纷热议其动态与态度引发关注近日,缅甸KK园区成为全球焦点。据新华社援引缅甸官方媒体《缅甸环球新光报》10月20日报道,缅甸国防军日前对该国边境地区的电诈园区开展清剿行动。报道称,9月初至今,缅甸国防军在缅泰边境缅甸一侧持续开展清剿行动。此次行动中,缅甸国防军在克伦邦的KK园区查获30套“星链”接收器及配件,搜查了100余栋建筑,发现2198名涉诈涉赌人员,缅甸国防军还将继续全力在边境地区开展清剿行动。
🫔 最老的老太BBwBBwBBw-她的生活故事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与讨(原标题:"特朗普一顿折腾,中国要重回第一")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今年上半年,德国贸易格局悄然生变。据英媒路透社8日报道,德国统计局的初步数据显示,中国与美国在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席位上的差距已大幅缩小。受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影响,德国对美出口下滑,让中德贸易距离反超美德贸易仅一步之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