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盼统一
美国《时代》杂志连续三篇文章接连警告特朗普,内容直指台海局势,态度空前明确。
文章中不仅评价赖清德是鲁莽、不顾后果,甚至建议美方完全从台海事务中抽身。
一个世界级媒体,为什么突然转向?特朗普又是否会听从建议,彻底抽手台海?
中国海警执法画面
近日,高安国的名字被人熟知,这位台军退役中将,年过八旬却依然坚持我是中国人的信念,他曾担任第六军团副司令,公开支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他不仅发起中华民族反独促统联军,还发布了鼓励台军将士的公开视频,引发岛内震动。
结果就是,在2025年10月23日,高安国和他的妻子刘逸蓁双双被判刑,高安国被判7年半,刘逸蓁被判6年10月,其他参与活动的退役将领也被分别判刑。
台军退役中将高国安被捕
赖清德当局采取绿色恐怖手段,用法律名义打压统一派,连高安国的亲属都被禁止探视,信息层层封锁。
这个做法在岛内引发不小反弹,蓝天行动联盟、新党、劳动党等组织纷纷抗议,但在高压政策下,声音被迅速压制。
大陆方面则迅速表态,国台办公开点名赖清德,直言多行不义必自毙,态度强硬毫不遮掩。
国台办发布会现场
与此同时,岛内政坛也发生了不小变动,国民党主席选举中,郑丽文以超过50%的得票率顺利当选。
她在上台后表态鲜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支持九二共识,主张两岸统一,这样的言论在当前岛内环境下,显得格外突出。
郑丽文的胜选,被视为岛内民意发生转变的表现,在经历了长期的民进党执政后,不少民众对频繁对抗、不断紧张的两岸关系感到疲惫,转而倾向和平、稳定与合作。
郑丽文讲话画面
就在岛内局势风起云涌的时候,大陆方面动作频频,最具标志性的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法律层面确认10月25日为重要纪念日。
这个日期背后有深厚历史含义,也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统一已经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写进了法律里的国家意志。
不止如此,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也被认为是统一临近的舆论铺垫,这部剧通过剧情烘托出一种胜利在望的氛围,在网络上引发大量讨论,许多观众表示,从剧情中看到了一种历史大势不可阻挡的力量。
人民日报海报截图
而在国际层面,美国的态度也出现罕见的变化,《时代》杂志连续三篇文章,先后警告特朗普不要卷入台海冲突。
文章指出,台海问题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没有必要为台独冒风险,甚至还提出具体建议,不允许台当局领导人过境美国、撤回美军协训团队、鼓励两岸谈判。
特朗普讲话画面
这些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兰德公司等美国智库早就通过多轮兵棋推演,结论几乎一致,美军一旦介入台海冲突,极可能遭遇惨败。
这让美国战略层开始重新评估台海政策,特别是当特朗普准备再次出山时,更加不愿意被赖清德牵着鼻子走。
特朗普在总统专机上的回应也耐人寻味,他被媒体追问是否会对台海出手时,只留下一句模糊的话,可能会有动作,也可能不会,这种含混不清的表态,背后其实是战略上的骑墙思维。
特朗普接受采访画面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发布新版《稀土管制政策》,被外界普遍理解为一种对美谈判筹码,稀土对美国的高端制造业至关重要,中国这一招,无疑是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与此同时,中国还取消了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访华行程,原因很明确,他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触碰了底线,这清楚表明,中国在涉台问题上不容妥协,对外政策越来越果断。
回看整个局势发展,美方对台控制力正在逐步减弱,原定2023年底交付的66架F-16V战斗机,至今已三次推迟交货,这不仅是技术或物流问题,更是美方在战略上的迟疑和动摇。
美方对台控制力正在逐步减弱
而岛内的民进党政府,面对统一大势,依旧选择打压统派,寄望于外援,这种做法也被媒体称为垂死挣扎,民意的不满正在积累。
大陆方面的应对则更具系统性,除了法律和舆论引导外,还有专家建议修订《反分裂国家法》,明确提出打字五次,为统一行动设定条件,这种法律准备,说明统一正在进入实操阶段,而非停留在理念层面。
从一部电视剧到一项法律设定,从战机交付推迟到德国外长被拒访问,从岛内判刑到国际警告,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一个清晰信号,统一是大势所趋,外部干预已经逐渐失效。
民进党政府可以一时打压统派、制造恐怖氛围,但无法改变历史潮流,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必然,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媒体报道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