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罕见强硬,特朗普态度突然变了,压力给到普京这边

见完普京后,特朗普“马不停蹄”赶赴下一场会晤,美欧乌峰会上,泽连斯基立场强硬,但身段放软,试图说服特朗普,将压力转移给普京。
时隔数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次访问美国,这次他“有备而来”,成功避免了上一次被“赶出白宫”的尴尬局面再次上演。不得不说,泽连斯基这次和欧洲政要组团访美,似乎真的对特朗普产生了影响,至少没有让其进一步“倒向”俄罗斯,而是开始认真考虑起乌克兰的诉求。
此次会晤泽连斯基“有备而来” 图为特朗普和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立场强硬,但身段放得很低
相比于上一次的“不欢而散”,这回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氛围似乎轻松不少,泽连斯基这次没穿那件标志性的军绿毛衣,换上了更正式的黑色衬衫夹克,回应了美方对“尊重感”的期望。
此外,当他对特朗普说出开场白时,“谢谢”这个词在最初的十秒钟里密集地蹦出了四次,精准地修补着上次会面因“不懂感恩”而留下的裂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泽连斯基刚刚抵达美国时,立场比任何时候都“强硬”,重申乌克兰绝不能在领土上再退一步,克里米亚的“让出”已是历史错误,1994年那些纸上的“安全保障”更是形同虚设。
可见乌克兰国内的压力,反对党的虎视眈眈,时刻伴随着泽连斯基,只要他在领土问题上松口,总统宝座立刻不保,他必须喊得响亮,才能对国内有个交代。
美方没有放弃对俄施压 图为普京和特朗普
但在这份强硬之下,是泽连斯基的“柔软身段”,他知道特朗普喜欢被感谢,喜欢被奉承,喜欢看到对方“识相”,他更深知,乌克兰的生死存亡,此刻就系于特朗普的“一念之间”。
所以,泽连斯基也给出了更实际的条件:一个价值千亿美元的军购大单(虽然是让欧洲掏钱),外加一份500亿的无人机合作生产协议,试图把乌克兰的安全问题,包装成一笔特朗普无法拒绝的“好生意”。
对于这种“既给面子,也给里子”的示好,特朗普的回应,充满了他的个人风格,对泽连斯基的“低姿态”很受用,热情地回应这是一次“最佳会晤”,并在乌克兰最关心的“安全保障”问题上,给出了相对积极的回应。
但其乐融融只是表象,当欧洲领导人齐聚一堂讨论停火时,他突然起身离场——去给普京打了40分钟电话。
特朗普去给普京通电话欧洲政要被晾在一边
特朗普打通普京电话,想要占据绝对的主动
特朗普在欧洲领导人的众目睽睽之下离席,是向各方宣告:解决俄乌问题,绕不开美国的推动,也只有特朗普能直接和普京“说上话”。
在特朗普看来,他在“推动停火”这个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无论是欧洲还是俄罗斯,都需要按照他制定的方案来。
顺带一提,在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会晤的现场,赫然展示着一张乌克兰地图,上面被俄罗斯占领的区域被特别标记出来,已经占到了乌克兰总领土面积的20%左右。
这个布置,一方面是在向乌克兰和欧洲施压,强调现在俄方有着多大的优势,以及泽连斯基“寸土不让”的诉求,有多么不合理;
另一方面,特朗普也在向俄罗斯示警,表示俄方不能继续拖延下去了,欧洲正在因为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美国的“安全保障”,现在就是谈判的最佳时机,否则美方的耐心一旦被耗尽,立场随时可以改变。
这样看来,欧洲想先停火再谈判,泽连斯基想得到“安全保障”,俄罗斯想继续扩大战果,但各方的算计在美方面前都要先搁置,特朗普对于俄乌问题的解决方案非常清晰:普特会→美俄乌三方会谈→达成重大协议,换句话来说,特朗普是要在各方的博弈中,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会晤现场的乌克兰地图

俄乌边谈边打,普京有底气抗压
不过归根结底,无论泽连斯基的和欧洲的诉求多么强烈,也无论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多么戏剧化,最终决定普京承受多少压力的,是战场上的枪炮声和地图上移动的战线。
只要俄罗斯还牢牢握着乌东那20%的土地,这就是普京谈判桌上最硬的底气,乌军虽然还能发起一些袭扰,比如如袭击尼科利斯科耶输油泵站,但在哈尔科夫方向的被动防御、在顿涅茨克面临的航空炸弹打击,都说明大规模反攻夺回失地的能力极其有限。
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更难要到,白宫那张乌克兰地图,就是残酷现实的官方“认证”。
对乌克兰而言,特朗普明确关上了北约大门,直言乌克兰收不回克里米亚,逼欧洲掏钱买美国军火援乌,表态美方的作用是“协助”欧洲承担责任,而非亲自下场,都意味着美国这个盟友不可靠。
面对“一盘散沙”的西方阵营,普京清楚,时间可能站在他这边,他可以一边顶着零星袭击,一边稳固现有战线,等待西方援助疲劳、乌克兰资源耗尽或内部分裂。
乌军若不能在关键方向打出几个漂亮的反击,让普京实实在在地肉痛,那么西方能施加的压力,终究是隔靴搔痒。
战局并不利于乌克兰
接下来,美俄乌之间的谈判很可能还会继续进行,但这场博弈的结局,越来越指向一个冰冷的现实:乌克兰很大概率将失去那些已经被占领的土地。
泽连斯基的“挣扎”,或许能争取到稍好一点的安全保障条款,但无法改变大国交易中,弱者的根本命运。
